为贯彻落实市第十四次党代会、市委十四届二次全会精神,推动落实市委“1+6+3”工作部署,全面实施“六大工程”,市委宣传部组织举行江门市2022年“开局即加速”专题新闻发布会。
3月2日,市委宣传部组织举行江门市2022年“开局即加速”专题新闻发布会(第三场),市发展和改革局、市科技局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同志介绍我市2022年经济发展目标,以及下一阶段在科技引领、工业振兴、园区再造等方面相关情况及工作措施,并回应媒体关切。

发布会继续以视频直播形式进行,中新社、南方日报、羊城晚报、广东广播电视台、南方都市报、广州日报、触电新闻、网易新闻、凤凰新闻、江门日报、江门市广播电视台、江门发布等媒体参加。
根据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,2022年,市工信局将围绕“工业振兴”“园区再造”工程,重点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:全力以赴稳存量、抓增量;发展壮大战略性产业集群;加快推进大型产业集聚区开发建设;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;梯度培育优质制造业企业群。统筹协调推动25个省制造业重大项目和337个市重点工业项目加快投资进度,完成3个先行启动区的产业规划、总体规划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;完成10个新的特色产业园的总体规划(概念性规划)和产业规划编制,年内推动80多项基础配套工程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。此外,江门将力争全年新建5G基站超2000座,新推动2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,扶持100家企业“上云上平台”,打造6个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,力争新增2家国家“单项冠军”企业、10家国家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、推动300家以上工业企业“小升规”。记者从江门市2022年“开局即加速”专题新闻发布会(第三场)上了解到,我市将持续做好高企培育工作,2022年高企存量争取超2300家。据介绍,2022年,我市将全力推进“科技引领”工程,实施“5+3”行动计划,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,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。“5+3”行动计划为战略科技“平台筑基”行动、产业发展“科技强链”行动、科技企业“创新赋能”行动、研发投入“聚力提升”行动、对接港澳“科技合作”行动,科技园区“提质增效”计划、中国侨都“人才高地”计划以及创新创业“生态培育”计划。值得一提的是,根据相关规划,我市将持续做好高企培育工作,2022年高企存量争取超2300家。同时,财政科技投入只增不减,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,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,力争2022年全市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到2.7%以上。据介绍,近年来,我市高企数量快速增长。2020年达1845家,存量是“十二五”期末的9倍。2021年,我市共推荐1141家企业参加高企申报,已有930家企业正式通过,全市高企存量超2180家,突破历史新高。接下来,江门将遴选一批高企“创新标兵”,制作企业创新画像,通过创新方法培训等方式精准赋能企业,为不同类型的高企提供不同的服务和资源对接,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。此外,高企创新标兵还将纳入我市“领航计划”、“双百工程”、“科技特派员”等科技项目的重点对接企业名单,有效提升高企创新标兵的品牌效应,为我市高企高质量发展提供示范。江门市还将出台科技金融工作方案,通过科技企业首贷风险补偿等工作举措,拓宽科技企业融资渠道,提升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运营质量,加快培育一批科技型种子企业。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1395平方公里,是省内最大的大型产业集聚区。我市将按照统一规划、统一开发、统一招商、统一出让、统一管理的思路,率先打造3个先行启动区,发挥好国资国企作用,撬动放大省级扶持资金,加快推动中创新航等重大项目落地,将3个先行启动区打造成为大型产业集聚区开发建设的示范标杆。
当前,已完成3个先行启动区的选址布局,分别位于北组团、东组团。其中,北组团先行启动区包括2个片区,片区一位于蓬江和鹤山交界处,面积约10平方公里;片区二位于新会大泽、司前镇的新会智造产业园,面积约10平方公里;东组团先行启动区位于高新区与三江、睦洲联动发展区,面积约12平方公里。目前,3个先行启动区已启动了35项基础配套工程建设;引进了一批优质产业项目,包括计划总投资200亿元的中创新航项目。记者从江门市2022年“开局即加速”专题新闻发布会(第三场)上了解到,日前江门出台《江门市2022年新春暖企惠企十条》,聚焦当前企业用工、融资等痛点难点问题,投入近2亿元,惠及大中小微企业、个体工商户,覆盖制造业、建筑业、农业、文旅业、批零住餐业等多个行业领域。据介绍,“惠企十条”将支持制造业发展摆在更突出位置,安排约1亿元支持制造企业,切实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。在提振消费方面,本次政策安排约5000万元重点加大对批零住餐企业、旅行社和民宿的扶持力度,鼓励市民朋友扩大消费。本次政策也安排约3000万元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发展,提出建立2000万元资金池,开展新一轮农业“政银保担”合作贷款项目,实施免抵押、低成本、快审批的农业信用贷款。此外,对纳入陈皮、大米、马冈鹅、鳗鱼、茶叶、禽蛋六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链的经营主体,本次政策还对企业扩大生产进行奖励,最高可获得100万元。本次政策还包含用工服务保障、融资支持、扶持科技型企业等方面的扶持措施。今年,江门将加大“小升规”扶持力度,计划安排超3000万元扶持资金,奖励小微企业上规模发展。目前,我市有工业企业2.5万多家,90%以上是中小微企业。去年,全市共有471家工业企业实现“小升规”,同比增长67%,创历史新高。今年,江门市将对一季度新升规的工业企业,每家增加奖励5万元,并进一步优化资金兑现流程,将“小升规”奖补项目纳入江门市惠企利民服务平台首批上线事项,提升项目申报、审批效率;深入实施企业“倍增计划”,继续落实好奖励政策,加大对在库企业的培育力度,推动20家左右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倍增。同时,继续加大“专精特新”企业培育力度,建立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培育库,引入国家级服务机构为在库企业提供专业指导,引导更多中小企业向“专精特新”方向发展。此外,江门还将引导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,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,进一步做优“政银保”项目,力争全年为企业发放贷款超80亿元,同时加大政策宣贯力度。记者:近年来,江门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迅猛,请问我市目前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情况如何?下一步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重点是什么?
市科技局:近年来,我市扎实推进高企培育工作,高企发展呈现出由少到多、由弱到强的良好局面。
一是我市高企数量快速增长。2008年我市高企仅27家,2015年为197家;2020年达1845家,存量是“十二五”期末的9倍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全市高企存量年平均增长率超50%,居全省第一。2021年,我市共推荐1141家企业参加高企申报,根据科技部火炬中心网站最新公布结果,我市已有930家企业正式通过,通过率超81.5%,全市高企存量突破2180家,排名全省第6。
二是高企质量稳步提升。2016年至2021年,我市规上工业高企数量从280家增长至1280家,占高企总量的59%;高企营业收入从1131.7亿元增长至3299.4亿元;高企营业利润从124.3亿元增长至189.5亿元;高企实缴税费从82.7亿元增长至152.7亿元。2021年,我市奇德新材、芳源环保、绿岛风等3家高企先后成功在主板上市,目前全市15家主板上市企业中,有10家高企,占比达67%。已连续两年组织开展“促进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”专项工作,每年评选出高企创新标兵20强,其中世运电路、芳源环保已实现主板上市,盈通新材料、华冠股份、博盈焊接、宝士制冷、宝德利等企业已纳入江门市上市“金种子”和“种子”企业库。
下一步,我局将大力推动高企高质量发展,遴选一批高企“创新标兵”,制作企业创新画像,通过创新方法培训等方式精准赋能企业,为不同类型的高企提供不同的服务和资源对接,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。同时,高企创新标兵将纳入我市“领航计划”、“双百工程”、“科技特派员”等科技项目的重点对接企业名单,有效提升高企创新标兵的品牌效应,为我市高企高质量发展提供示范。出台科技金融工作方案,通过科技企业首贷风险补偿等工作举措,拓宽科技企业融资渠道。提升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运营质量,加快培育一批科技型种子企业。
市发改局:2022年江门安排市重点建设正式项目共679项,项目总投资7860亿元,年度计划投资1158亿元,同比增长14.1%。今年我们将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,不断完善重大项目推进的各项制度,成熟一项推出一项,坚持以制度管事,用流程管事,形成一整套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,确保高质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。
一、加快出台资源要素保障重大项目的有关措施。研究制定《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强化资源要素保障的实施意见》,集全市最优最好资源促进重大项目建设,进一步促进土地、资金、能耗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等要素向重点项目聚集。
二、做好重大项目服务保障。制定市领导包干联系重大项目的方案以及江门市2022年挂图作战项目清单,由市领导以上率下,走进项目、走到现场,解决好项目推进中的突出问题。
三、做好市重大项目问题跟踪服务。发挥市重大项目存在问题会诊会商督办机制作用,每半月开展会商会诊,多渠道、多方式、多频次强化项目推进平时调度工作,及时掌握项目建设进度,督导进度滞后项目和项目单位。
四、做好政策支撑保障。深入研究上级重大政策,把握国家“适度超前、靠前发力”的预期,吃透政策文件精神,争取国家和省的政策支持、项目支持和资金支持。
五、完善重大项目考核机制。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,修订重大项目建设工作考核办法,完善各项考核指标权重,实行常态化考核机制,以考核促进度、以考核促落实。
记者:如何谋划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3个先行启动区,当前工作进展如何?
市工信局: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1395平方公里,可连片开发面积625平方公里,是省内最大的大型产业集聚区,全力打造成为大湾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。为推动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启动区尽快出形象、出显示度,我市将按照统一规划、统一开发、统一招商、统一出让、统一管理的思路,率先打造3个先行启动区,发挥好国资国企作用,撬动放大省级扶持资金,加快推动中创新航等重大项目落地,将3个先行启动区打造成为大型产业集聚区开发建设的示范标杆。
当前,已完成3个先行启动区的选址布局,分别位于北组团、东组团。其中,北组团先行启动区包括2个片区,片区一位于蓬江和鹤山交界处,面积约10平方公里;片区二位于新会大泽、司前镇的新会智造产业园,面积约10平方公里;东组团先行启动区位于高新区与三江、睦洲联动发展区,面积约12平方公里。我们坚持规划先行,全力推进先行启动区规划编制工作。同时,采取边规划建设边招商的方式,积极推动先行启动区发展。目前,3个先行启动区已启动了35项基础配套工程建设;引进了一批优质产业项目,包括计划总投资200亿元的中创新航项目。
记者:2月17日,江门市政府正式印发《江门市2022年新春暖企惠企十条》,请问这份政策有什么亮点?
市发改局: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深入实施“科技引领、工业振兴、园区再造、港澳融合、侨都赋能、人才倍增”六大工程,“十四五”地区生产总值朝着5000亿关口奋进。2022年是落实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工作安排的开局之年,出台《江门市2022年新春暖企惠企十条》正是落实市委十四届二次全会、促进全年经济开好局起好步的必要之举,充分体现了我市起步即加速,开局即冲刺的奋进决心。
总体来看,“江门暖企惠企十条”针对性强、覆盖面广、含金量足,聚焦当前企业用工、融资等痛点难点问题,财政投入近2亿元,惠及大中小微企业、个体工商户,覆盖制造业、建筑业、农业、文旅业、批零住餐业等多个行业领域。
江门坚持工业立市制造强市,本次政策将支持制造业发展摆在更突出位置,提出了一系列务实举措,多层次、大力度给予制造业企业支持。安排约1亿元支持制造企业,切实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。其中,约4000万元用于对企业购买设备进行奖励,单个企业最高可获得100万元;对普通工业补贴3%的电费,可惠及2万多家中小微企业。
作为“三驾马车”之一,消费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。当前疫情持续反复,酒店、餐饮、旅游等消费行业首当其冲。在提振消费方面,本次政策安排约5000万元给予实实在在的扶持,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,撬动我市消费市场。重点加大对批零住餐企业、旅行社和民宿的扶持力度,鼓励市民朋友扩大消费。比如,我市推出针对新能源汽车和传统燃油车购车补贴政策,安排2000万元财政资金,预计将带动我市汽车消费约17亿元。又如,我市将增发两期共计500万元“乐购侨都”消费券,预计可带动60多个行业6万多家商户销售增长约7000万元。
我市作为农业大市,本次政策也精准针对农业提出了相关扶持措施,安排约3000万元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发展。本次政策提出建立2000万元资金池,开展新一轮农业“政银保担”合作贷款项目,实施免抵押、低成本、快审批的农业信用贷款。此外,对纳入陈皮、大米、马冈鹅、鳗鱼、茶叶、禽蛋六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链的经营主体,本次政策还对企业扩大生产进行奖励,最高可获得100万元。
此外,本次政策还包含用工服务保障、融资支持、扶持科技型企业等方面的扶持措施。接下来,我市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,畅通政企沟通渠道,主动为企业纾困解难,全力以赴“保市场主体”,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。